进一步推动绿色生态养殖发展——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渔业法执法检查报告
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题:进一步推动绿色生态养殖发展——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渔业法执法检查报告
在发展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方面,杜黎明委员建议,在稻田挖潜,大力推广稻鱼、稻虾、稻鳅、稻蟹等生态综合种养模式,不断提高宜渔稻田养殖比例,增加养殖产业和综合收入。同时,进一步巩固传统渔业优势区,优化传统优势水产品种,进一步丰富水产品供给种类。
王晓红表示,服务业的核心优势是人力资本的优势,也是目前中国最主要的优势。王晓红建议,政府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,来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流入。
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李登海表示,我国目前海洋养殖和湖泊淡水养殖发展很快,但在新品种方面的科技投入还比较落后,应加强相关科研工作和科技投入,促进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。
中新经纬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以其它方式使用。
渔业是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,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,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。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25日下午在分组审议渔业法执法检查报告时认为,人民群众对优质安全水产品、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与水产品供给结构性失衡、渔业资源环境过度利用之间的矛盾仍较为突出,要进一步推动绿色生态养殖发展。
刘振伟委员说, 我国是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,水产品是城乡居民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,不仅要供应充足,还要质量安全可靠。要下决心净化渔业水域环境,对各类侵占和污染养殖水域事件,严肃依法处理。同时,更好地运用科技手段促进绿色发展,如支持鼓励海水多层次多营养综合养殖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绿色养殖模式,发展不投饵滤食性鱼类和滩涂浅海贝藻类养殖,以渔净化、以渔控草、以渔抑藻,实现水域生态环境净化和产业发展双赢。
谢广祥委员建议,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养殖规模和比重,加强基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,加大产地质量安全风险检测评估和监督抽查力度,大力发展“三品一标”等绿色优质水产品,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的安全追溯体系。同时,要加强养殖用药的监督指导,强化水产投入品监管,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饲料、兽药、添加剂和其他违法违禁投入品的行为。
最后是建设更好的生存环境。包括完善我国的基础设施、构建更宜居的生活环境、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、保护好知识产权,这些对于吸引人才流入、发展服务业也同样十分重要。(中新经纬APP)
“当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不可偏废,没有制造业作基础,许多服务业就没有发展的市场与空间,因此要注意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协同发展,尤其是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提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能力。事实上,随着5G、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,未来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结合将更加紧密,服务型制造业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新趋势。”王晓红说道。
第一方面原因是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。近几年来,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越来越受到人力成本、资源、环境等要素的约束,与东南亚一些国家相比,产业优势已经十分微弱。不过,中国的人力资源结构却在发生变化,如今中国大学生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,科技人才规模也在国际上领先,这意味着中国不仅需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来吸引就业,同时在发展服务业方面也具有优势。
首先是做好减税降费。一般来说,服务业发达的国家往往税率较低,未来,中国可以在自由港、自由贸易区政策以及减税降费等政策上进一步改革。
王晓红指出,目前中国服务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(GDP)的比重已经超过50%,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重要转折期。在这个时期里,服务业的发展与中国经济所具有的要素禀赋高度匹配,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。
其次是加大一些服务业的开放程度。目前我国一些服务业,已经发展到了需要开放的瓶颈期,像金融、互联网、信息技术、医疗等领域的发展,都需要在国际交流中发展,通过开放来引进人才、技术等先进要素。
第二方面原因是消费结构的改变。从生活性服务业来看,如今我国居民收入相比过去已经大幅增加,消费结构的升级是一个大的趋势,人们对于旅游、金融、养老、医疗、教育等服务需求不断增加;从生产性服务业来看,中国已经到了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关键时期,要支撑起强大的制造业,离不开研发设计、品牌营销、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。